年收入达 8914 亿元,华为 “活下来”背后是对未来的焦虑

2021-04-01 余恺威 凤凰科技
浏览

“2020 年是华为最为艰难的一年,我们力争活下来,争取 2021 年还能发财报。”一年前,时任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的徐直军在 2019 财报沟通会上直言,在美国实体清单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双重阴影下,华为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一年后,2021 年 3 月 31 日,华为如期发布了 2020 年财报,报告显示,2020 年,华为销售收入为 891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8%;净利润为 64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2%。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 2020 年财报沟通会上表示,“华为不畏艰险,坚持以创新的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全年经营业绩基本达到预期。”

但对比过去五年财报数据,其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 14.3% 和 14.9%。芯片断供、美国方面的持续打压,都使得华为在 2020 年仅实现小幅度增长,其营收、净利润及三大核心业务增速普遍放缓。

从产业角度来看,华为有四大业务部门,分别为运营商业务 BG、消费者业务 BG、企业业务 BG 及云与 AI 业务 BG,但在其财报统计中,云与 AI 业务 BG 营收并入企业业务收入中,构成三大核心板块。

尽管从数据上看,2020 年企业业务增长最为快速,同比增加 23%,但在分业务销售收入占比中,企业业务仅为 11.3%;而销售收入占比高达 54.2% 的消费者业务,在 2020 年增速放缓,同比增加仅为 3.3%,芯片的断供直接影响了手机业务。

“由于受到了美国不公平制裁的影响,进一步影响了手机业务。”胡厚崑坦言,消费者业务并没有达到预期,不过供应虽然受到限制,但计划推出的旗舰机型仍会按期推出,未来几年华为手机依旧可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华为在“1+8+N”的产品布局中,当代表手机的“1”下滑时,其他部分例如可穿戴设备等方面则实现了较快增长,抵消了部分下滑,2020 年的收入较 2019 年增长了 65%。

在谈到运营商业务只有 0.2% 的增速时,胡厚崑表示 2020 年 5G 已经走到关键性节点,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向数字化转型,随着对网络需求的大幅度增加,TO B 或者 TO C 方面的应用也会增加,整个生态及应用已经达到相辅相成良性发展的状态。

3 月 16 日,华为更是首次公布了 5G 专利费率,单台许可费上线为 2.5 美元,并与三星、苹果等手机厂商进行协商。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曾表示,希望华为可以为 5G 技术的实施者提供透明的成本预期,增加投资的确定性,并促进 5G 技术的普及。

在备受地缘政治冲突的煎熬下,华为艰难的挺过了 2020 年,但 2021 年随着全球芯片产能不足、美国对华为制裁加剧,内部外部环境堪忧,华为又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安稳度过 2021 年?

增长率创最低,华为亟需找到新的增长点

从财报来看,2020 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尚有增长,但实际上其 Q4 季度营业利润仅为 725 亿元,同比下跌 10.3%,也就是说,假如仅计算营业利润,华为今年的业绩实则处于倒退趋势。

由于美国对华为制裁加剧,华为海外业务也受到很大影响,除中国外,全球其余三大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0 年华为在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收入为 1808 亿元,同比下降 12.2%;亚太地区收入 644 亿元,同比下降 8.7%;美洲地区收入 396 亿元,同比下降 24.5%。

只有中国区的营收占到整个集团营收的 65% 以上。看似弥补了跌幅,但华为若想继续开拓中国市场,获得持续增长,就不得不找寻新的营收办法。有华为内部员工表示,华为高管在寻找新业务的方向上充满焦虑。

这点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印证。在今年 1 月初兼任云与计算 BG 总裁后,余承东总揽了华为手机、汽车、云计算三大业务。而在华为内部的全球金融业务动员会上,余承东更是大肆奔走,号召金融团队要抓住海内外金融客户上云的趋势,他表示“上云”才是未来,华为也不能老围着运营商做生意,这样是没有前途的。

尤其是在华为运营能力受损的情况下。2020 年华为经营活动现金流由 2019 年的 913.8 亿元跌至 352.2 亿元,跌幅达到 61.5%;其总货款额也由原先的 26.4% 增加至 141.8 亿元,而为了应对实体清单,华为在 2020 年的存货金也已达 167.7 亿,如此种种,都为华为的现金流增添了不少压力。

更何况华为不管境遇如何,仍然坚持每年将 10% 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到研发环节。2020 年华为研发支出为 1419 亿元,收入占比达 15.9%,相比 2019 年,收入占比提升了 0.6 个百分点。胡厚崑表示,取得这个成绩,与华为积极采取措施,使整个供应实现多元化脱不了关系,同时为了应对手机业务下滑,华为在人工智能、汽车部件等方面投入颇多。

围绕“造车”话题,胡厚崑坦言,华为的定位是做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从而“帮助车企造好车”,“做 ICT 的公司现在不谈车好像有点落伍了”,他说,这反映了一个趋势,汽车行业已经走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间点。华为近年来在 ICT 上的创新在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未来也会在智能汽车关键的子领域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如车联网、智能座舱、智能动力系统等。”

2020 年华为正式将智能汽车的投资管理合并到了消费者业务上,胡厚崑解释,希望通过这种举措更好理解消费者,进行智能汽车业务环节的创新;同时华为在消费者领域有着超强的设计能力,希望通过强化车业务的定位,成为有竞争力的硬件供应商。

不同于小米,华为并没有造车的计划,但二者却同样迫于增长瓶颈的压力,再次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作为车企的硬件供应商,华为的方案显得“立等可取”,只不过对华为而言,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否让其继手机业务之后,成为新的增长点,还有待观察。

缺芯浪潮持续,产业链上下游均是受害者

2021 年,全球各个产业、各个领域无一例外均陷入“芯荒”的场景中,各大厂商被迫减产或停产,始终无法缓解这一局势。胡厚崑坦言,在芯片方面,华为的储备量可以满足 TO B 的客户,但全球芯片供应的改善,仍取决于全球化半导体供应链的修复。

尤其在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下,华为高度依赖的全球供应链已被破坏。一方面华为 2020 年部分业务的下滑便受制于全球供应链被地缘政治破坏的影响,另一方面,上游供应商也同样是受害者,此前华为来自美国供应商采购将近 200 亿美元,在实体清单的影响下,这部分供应商损失也不小。

很明显,华为并不想受制于人。从鸿蒙操作系统,到 HMS(华为移动服务)生态,华为在不断构建自己的生态。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华为对鸿蒙的保守目标是搭载 3 亿台设备,包括手机、车机、智慧大屏和物联网设备等,市场份额要达到 16%,跨过生态成功的分水岭。华为消费者 BG 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曾表示,“最近两年鸿蒙的生态发展特别重要,只要这两年抢下来,硬件基本上就可以回来了。”

胡厚崑表示,下一步,计划在手机上推出鸿蒙操作系统。按照原计划,2021 年,华为智能手机将全面支持鸿蒙系统,所有自研设备都可以升级到鸿蒙系统。

“目前已有 280 多家参与了华为鸿蒙生态的打造,HMS 的速度也超过了我们的预期,通过生态创新,华为想要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场景体验。”胡厚崑表示,现在当进入企业和消费者领域时,华为需要更多的开发者,打造强大的生态。”

截至 2020 年底,HMS 生态也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全球注册的开发者已经超过 230 万,中国以外的开发者达到 30 万的规模,应用数量超过 12 万个,上架到华为应用市场的海外应用的数量比 2019 年增长了 10 倍以上。

“但华为的核心业务仍聚焦在‘联接’和‘计算’环节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数字化进程不可阻挡,华为希望扮演一个使能者的角色。”胡厚崑表示,华为的业务方向并不会因此有所调整,将继续围绕云、数据和计算持续发力。

不过目前来看,在 5G 业务、消费者业务等方面,华为都没能进入行业落地阶段,除运营商外,华为并没有做透上述行业,更不要说建立行业壁垒,或许于华为而言,一切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