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只能止损,无法盈利_IT前沿-国内科技领域前沿信息平台(手机,5G,苹果,安卓,华为,人工智能,数码科技,工业互联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电商 >

共享员工:只能止损,无法盈利

时间:2020-02-20 | 栏目:电商 | 点击:

共享员工突然因为疫情成为了共享经济模式中当下当红的一份子,当然此次的共享员工和历来共享经济模式中的共享不完全一样,并不是对某一商业产品的共享,而是对商业生产中的人力资源的共享,更为直接的理解就是对人力成本的分担。此次共享员工最为火热的是餐饮和零售业之间的交流互换。

延迟复工、居家隔离成为抗疫的主调后,对于以往应该是餐饮业高峰期,但今年春节却额外的冷清,有大量餐饮员工居家待业,在企业收入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这些餐饮企业却依然要承担较高的人力成本支出。而一些商超零售行业却不是如此了。物品的抢购潮是一波接着一波,人们对于疫情的恐惧让所有人在抢购生活必须品物资。

与此同时互联网上的订单也是一天24小时不间歇的发出,网络上流传这么一个段子:“凌晨12点,设定一个闹钟,准时在某某APP上抢菜。”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网络上的一个“段子”那么简单,实际的情况确实如此,相比于平时几倍业务压力的增长,用工荒自然就摆在了这些企业面前。

一面是因无法开工而需支付巨额工资的餐饮行业,一面是用工荒的商超和生鲜配送企业,人员的灵活流动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共享员工之后,餐饮企业可以大大减负,大大降低因高额工资支出而破产倒闭的风险,员工也在特殊时期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让收入有了保障,商超和生鲜行业缓解了自己无工可用的尴尬局面。这是一场多赢的合作案例。

在百度百科中,这样评价:“共享员工的合作成为国内企业应对疫情进行积极自救的一次创新之举。”疫情之后,共享员工真的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吗?企业真的能以最低的成本解决波动化的用工需求吗?这一个个的问题都在等待新型的用工模式来回答。

笔者认为,共享员工确实让一些企业度过了“黑天鹅”式的危机,但想要实现常态化恐并非易事。

首先在这次用工双方的合作中,大家建立的共同认知是减少亏损,而并非盈利。正常的情况下,餐饮行业并不会有太多的人力富裕,业内人非常明白,在三高一低的餐饮行业规律下,人力成本开支是否得当是决定餐饮企业经营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指标。换句话说,人工的效率决定了连锁餐饮行业的生死,这句话并不为过。

现在餐饮行业将这些短时间意外富裕出来的人员,转移到临近的商超零售、生鲜配送行业中,虽然短期内工资收入有了保障,但却因为行业熟悉度的原因,在新企业并不能产生出对应的效率。在前后的差距中,无论是共享员工的双方,还是员工本人,或许对这一模式产生不认可的心态。

在双方都完成止损之后, 回到原工作岗位会成为必然,至此共享员工的模式也将不再存在。

再者,共享员工比拼的不只是灵活短时间内用工突增的需求,更多的是在考验自己供应链面对需求暴涨时的能力。

想必大多数的消费者在这段时间都会发现,自己家门口卖菜的小商店在此次疫情中,并没有成为满足你日常蔬菜需求中那个最宝贵的供应者,反而是大型的商超成为你购买生活必须品的必经之地。很显然,有需求时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拿出对应的供应,即使自己愿意接受共享员工模式,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并非能支撑的了。

笔者看,企业解决完危机后,共享员工的模式也会随风而逝,在盈利目标之前,员工无法共享。

(来源:微信公众号“DoNews”)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