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04 | 栏目:互联网 | 点击:次
相信大家都有发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生几个网红产品、爆款产品,美妆类产品更是一茬接一茬变着方的从我们的钱包里扣钱。
近两年,国货美妆产品费了好大的心思才成功翻红,相比之下海外产品似乎自带出场光环,只要代购、网红一忽悠,一夜之间就能成为炙手可热的护肤圣品。
而且在社交平台打造爆款让厂商代购尝到了不少甜头,一次次成功经验背后,也形成了自导自演的模板式推广流程。
近日,艾瑞网的记者就亲眼见证了这种流程的起始。
12月1日,艾瑞网记者假装代购,进入了一个韩国美妆产品经销商的微信群,群主预告凑够3000人有大活动宣布,搞得神秘兮兮。
隔天傍晚终于公布,原来是品牌方要在12月3日借代购们的朋友圈推一款产品。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代购发朋友圈,经销商直接发货到家,并获得一点点报酬。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抖音、小红书、网红等等一切能触达消费者的线上途径统统被调动起来,整个网络同步给消费者种草。大概今天晚上的直播就会有这个品牌的身影。
第二,线下针对性造势,辅助线上推广
既然产品这么好,那在当地卖的怎么样呢?消费者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
于是商家找来“托”去专柜排队,营造火爆的现场抢购假象,同线上推广相互辅助。这与前不久网红奶茶的排队炒作如出一辙。
其实消费者细品一下就会发现,通常商场的化妆品专柜都在1楼,如果在本国火爆应该是在1楼排队。乐天百货11楼是美食街和免税店,在11楼排队明摆着就是给外国游客,或者直白一点,就是针对中国游客制造的一种热销假象。
第三,自抬身价,与一线产品比较突显自身性价比
这个方法在很多微商产品中屡见不鲜,先堆砌一堆专业词语,再用某些与大牌产品相同的成分自抬身价,暗示自己的产品成分更好,性价比更高。
经销商准备好的文案
最后,低价诱惑,收割成果
在这样一系列操作后,此产品自然而然地就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一个护肤圣品的形象。对于那些仍在犹豫的消费者,商家造势成功后再趁势来波限时减价活动,直接打破消费者最后的心理防线,成功收取一笔不菲的智商税。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的整个过程中根本没人真正用过这款产品,但代购和网红们都要配合演出“亲测有效”的感觉,实际上没人在意产品安全性,经销商和代购只关心产品是不是能卖出去,后果只能消费者自己承担,没效果是小,一旦出现问题,一句产品不适合你便可万事大吉。
监管在健全
目前,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商家的营销重地,有数据显示,目前83%的年轻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身边及各平台的“网红”“达人”的“种草分享”。像上述过程中被捧出来的爆款产品绝不在少数。
而真正的好产品与智商税产品同时活跃在社交平台上,对消费者也是一种考验。对此,带货达人李佳琦在他的直播间曾建议大家,那些突然爆火的产品不要着急买,半年后再看,绝大多数都不见了。
同时,相关部门也在行动,我国《广告法》、《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对网红带货等网络营销手段涉及的虚假宣传、数据造假、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问题已有较为完善的规定。
对于一些游离在监管外的灰色地带,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将网络营销、网络销售中涉及的不同主体全覆盖,全部参与到依法治理的环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