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式电池不难实现 为什么厂商纷纷放弃?_IT前沿-国内科技领域前沿信息平台(手机,5G,苹果,安卓,华为,人工智能,数码科技,工业互联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手机 > 评测 >

拆卸式电池不难实现 为什么厂商纷纷放弃?

时间:2020-02-04 | 栏目:评测 | 点击:

当电量告急,拆开手机后壳,换上满电量的电池,曾经是很多手机用户熟悉的一套动作;手机出现故障,关机键久久没有响应,拆下电池手动重启也能解决很多原因不明的BUG——总有几个瞬间会让人勾起对拆卸式电池的怀念,但属于它的时代真的已经回不去了。

能拆,但没必要

如果现在让主流的手机重新选择可拆卸的方式,技术上并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毕竟,可拆卸电池手机最后的高光——2016年发布的LG V20,在满足了5.7英寸的2K屏幕(甚至还加了一块副屏)、双摄和指纹识别等当时旗舰手机配置的同时,3200mAh电池+金属后壳还能够拆卸。

拆卸式电池很难吗,为什么厂商纷纷放弃?(春节选题) LG V20

但对如今大部分的手机来说,还是需要做出一些取舍。

首先就是后壳的材质,鉴于当前玻璃后壳渐渐成为趋势,频繁的拆卸显然对于玻璃来说并不友好。曾经的塑料和金属的后壳,“一柔一刚”,都能够应对使用时的拆卸,甚至是跌落。

当然玻璃的好处在于其并不像金属那样屏蔽电磁信号,能够轻松实现高频段信号的传输,无线充电就是其中一个应用。但目前主流的NFC和无线充电模块,构造上都是一层薄薄的线圈,紧贴在玻璃后壳之下,脆弱的组件并不适合暴露在外。

拆卸式电池很难吗,为什么厂商纷纷放弃?(春节选题) 荣耀V30 Pro无线充电&NFC线圈

其次就是外型轻薄和内部紧凑都是电子产品发展的大趋势,目前物理按键都面临被替代的局面,手机的构造自然要紧凑放置,为续航和功能部件让路;更何况防水防尘也成为很多用户的需求,拆卸结构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尤其5G的到来,对手机的集成度和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考验。在这样的考量下,可拆卸电池即使能够实现,多少也有些得不偿失。

怀念可拆卸电池?厂商负全责

即使现在快充的速度并不慢,例如商用的手机快充已经能够达到65W,半小时即可充满等效4000mAh的电池。但各手机厂商之间彼此不统一的充电接口和互不兼容的快充协议,依旧让用户在充电这件事上满是纠结。

拆卸式电池很难吗,为什么厂商纷纷放弃?(春节选题) 永远凑不齐的充电接口

作为便携性质的移动电源,在使用时总是要有一根不甚优雅的充电线,并且随着支持快充的移动电源渐渐普及,快充协议的不兼容同样需要用户做出选择;当然背夹电池是个好的解决办法,但高昂的价格让其始终无法推广开来。

相较于这些细小的因素,厂商们推广不可拆卸电池显然更有利益驱动的因素在里面。

频繁的更换手机电池可能会导致接触不良等结构性的问题,如果采用可拆卸设计,也会有部分用户选择廉价的第三方电池,最终会影响手机的稳定性,增加厂商的售后和维护成本。

其次,手机不可拆卸电池就意味着,当电池寿命影响续航时,用户选择官方的更换电池服务乃至换机的效率会大大增加,这显然是厂商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可拆卸电池发展陷入困境

出于怀旧的原因,笔者还是去淘宝上搜了一下可拆卸电池的“万能充”,发现部分商家仍旧在售卖。但是充电功率仍旧是可怜的“五福一安”,围绕可拆卸锂电池的快充貌似并没有进步。

拆卸式电池为什么厂商纷纷放弃?(春节选题) 召唤回忆的万能充

后知后觉,当年使用的万能充,其产品质量根本没法保证,安全性堪忧。即使现在的手机快充有诸多不便,但是安全和温度控制都是能够保障的。

最近有消息传出,三星配备可拆卸电池的三防手机将要上市,主打户外运动,方便那些长续航需求的用户。其实可拆卸的电池依旧有市场需求,只不过小众的市场支撑不起相关技术的投入和迭代,最终可拆卸电池也就淡出大众视野了。

写在最后

其实结论很明显,无线充电和集成化是发展当下的发展趋势,可拆卸电池的全面应用在技术上存在一些难题,但完全可以在一些中低端机型上复现。现在的局面,有一部分是因为厂商们集体推动,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可拆卸电池的相关技术并不足以支撑它回归主流视野。

也许未来,在锂电池之外有更适合拆卸结构的电池材料出现,吸引到足够的关注和市场的欢迎,会再次迎来可拆卸电池的兴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