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7 | 栏目:业界 | 点击:次
“在AI浪潮推动下,腾讯地图已经完成了关键性的战略进阶,正逐步演进为企业的‘智能增长新引擎’。”
9月17日,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腾讯地图产业应用专场上,腾讯地图副总裁张治东表示,面对企业普遍面临的增长与效率挑战,腾讯地图正以AI全面重构服务能力,从底层基础设施跃升为驱动商业增长的核心动力。
张治东指出,腾讯地图通过“感知—决策—服务”全链路AI化,为企业提供从获客、营销到运营、预测的智能化支持。依托自研叮当智能体、时空智能开放平台盖亚(GAIA)及MCP工具集,企业能够低成本调用腾讯地图的AI能力,显著提升决策精准性与业务效能。目前,腾讯地图平台每日处理超千亿级位置数据,服务10亿用户,形成“越用越活”的数据飞轮,已广泛应用于零售选址、文旅运营及出行服务等场景。
在社会价值层面,腾讯地图通过“鹅家守护”“零工地图”等公益项目,将技术延伸至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张治东强调,AI正逐步成为像电力、互联网一样的通用基础设施,而腾讯地图将持续发挥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桥梁作用,助力产业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未来,腾讯地图将深化AI技术应用,拓展行业赋能边界,通过更智能、更开放的时空智能平台,帮助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和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以下是张治东 演讲全文 :
尊敬的各位嘉宾、合作伙伴:
大家好,我是腾讯地图张治东。
去年,我曾分享腾讯地图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定位与价值,它如同城市和产业的“血管”,默默支撑着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转。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更令人振奋的变化:在AI浪潮的推动下,腾讯地图已完成关键性的战略进阶,正演进为企业的“智能增长新引擎”。
当下,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无论互联网原生企业还是传统产业,获得“新增长”、提升“真效率”,已成为最紧迫的课题。腾讯地图的使命,也随之从“提供位置服务”进化为“用AI赋能企业增长”。
通过AI,我们让地图和位置大数据产品,在获客、营销、降本、运营和预测等环节,真正成为企业提升效率、优化决策和实现增长的核心动力。
从感知、决策到服务,腾讯地图能力已经全面AI化。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底层能力的系统性升级。
在“感知”环节,腾讯地图已由人工采集转向AI驱动的自动化感知。多源数据实时融合,结合强化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和研判城市的鲜活变化。
在“决策”环节,我们打造了全局性的“叮当智能体”,以及行业垂直的时空智能开放平台GAIA,不仅提供位置信息,更能给出精准商业洞察。
在“服务”环节,我们将复杂的AI能力封装在MCP工具集中,企业无需高额研发投入,即可低门槛调用腾讯地图的AI能力,快速生成满足业务需求的地图应用和服务。
地图,从此真正“活”了起来。
腾讯地图的独特之处,在于背靠中国最庞大的用户生态。每天,数以十亿计的用户在微信、QQ、京东、小红书、美团等应用中调用腾讯位置服务。这些沉淀下来的数据,经AI处理后,能够在B端场景中直接释放价值。
这种 “CB两端互通” 的模式,使企业客户能够借助腾讯地图,更精准地理解和触达终端用户。每天,腾讯地图为10亿+用户提供基础服务,支撑百万+开发者、数亿级应用的调用量,同时服务10万+企业客户,覆盖零售、文旅、出行、物流等核心行业。
这背后是一个 “越用越活”的数据飞轮 :用户数据沉淀→AI分析优化→反哺用户体验和企业应用→进一步丰富数据维度。
在C端出行服务上,腾讯地图叮当智能体已进化为用户的“全程AI出行助手”。
从行前到行后,用户只需一句语音唤醒,就能获得行程规划、景点讲解、美食推荐、停车指引等全程陪伴。AI导航不仅能实时避堵,还能基于动态路况做出预测和调整,让每一次出行都更省心、更安全。
在平台运营侧,AI搜索、AI迹忆和7x24小时AI客服,也帮助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而在生态层面,腾讯地图正通过开放平台,向开发者释放核心能力,与产业链伙伴共建“出行生活智能体”。
在产业侧,腾讯地图全新推出企业级时空智能开放平台GAIA,将地图数据、行业知识与客户实践深度融合,面向零售、文旅、出行、物流、社交等行业,帮助企业更专业、更低门槛地开发地图应用、训练时空模型和定制行业智能体,让每一次决策都更有把握。
商业价值之外,腾讯地图也在不断拓展社会价值。鹅家守护:帮助家庭成员远程守护出行安全,缓解用户焦虑。零工地图:联合人社部门,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即时可靠的岗位推荐,让“附近的工作”触手可及。公益地图:通过位置服务API,助力公益组织进行垃圾分布标记、生物多样性记录、AED设备管理等,让科技温度触达每个角落。
这些案例表明,地图不仅带人抵达远方,更能安顿好每个人的当下。
各位伙伴,我们正处在一个由AI驱动的新技术周期。AI正如电力和互联网,成为新的通用基础设施。
在这段宏大的变革中,腾讯地图希望成为那道 最坚实的桥梁 ——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助力企业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