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商家为什么”心甘情愿“达成了和解?_IT前沿-国内科技领域前沿信息平台(手机,5G,苹果,安卓,华为,人工智能,数码科技,工业互联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电商 >

淘集集商家为什么”心甘情愿“达成了和解?

时间:2019-10-17 | 栏目:电商 | 点击:

10月16日下午,经历了半个多月的蹲守,聚集在淘集集上海总部楼下的上百名商家,终于与淘集集达成了最终协议:淘集集将资金交由第三方监管,商家同意签订“债转股”的协议。

“签也没钱,不签更没钱”。一名被平台套牢了几十万资金的商家,如此无奈地表述当前面临的尴尬。

不过,这一场社交电商的爆雷闹剧,暂时也算有了一个比较妥帖的解决方案。

淘集集暴雷

10月15日,随着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的一纸道歉信,淘集集平台暴雷事件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在道歉信中,张正平希望让商家与平台共度时艰。

而当日晚上,守在上海总部近半月的商家也迎来了一次正式“谈判”。摆在商家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起诉,淘集集崩盘,清算财产;一是签合同,等淘集集完成融资,商家能够获得20%的货款,这笔货款建立在淘集集融资成功后15个工作日内。

至于剩余的80%也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债转股,第二是选择在淘集集市值达到15亿元打款10%,市值达到20亿美元打款剩余的70%。融资成功后,张正平承诺将其另一业务“闪电降价”平台变卖,淘集集继续经营。

问题是,如果淘集集的市值一直达不到15亿美元怎么办?商家心中都有疑虑,因为协议中并未标明具体还款时间。

由于到场的商家人数众多,商家们自觉按照地区分成了几组各自商议。今天上午,网上晒出张正平与部分地区商家代表签订的协议照片。

从协议双方及协议内容来看,广东、福建、浙江、湖北、安徽及河北在沪商家,同意淘集集主要经营模式由商家入驻模式,调整为合伙人自营模式。

但这一份协议与前几日网上曝光的淘集集提供给商家的协议一样,都让商家们不太敢签。当时的协议明确表示甲方“无偿还能力”,商家想要拿到货款,必须等到平台与另一大型集团完成重组。根据36氪和《零售老板内参》从各方获得的消息,这个大型集团大概率是阿里集团。

协议上的报纸黑字,一派和谐,与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一名广州的服装类目商家表示,“商家代表“并不能代表商家,并表示自己不会签订协议,正在等待协商结果。

“钱也没见到,签什么啊。”“(淘集集)拖欠了几十万货款,都是借的,20几岁背了几十万的债款。”上百名商家依然闹闹哄哄。

谈判结束后,依然有部分商家选择留守在淘集集公司总部楼下,以及淘集集公司总部所在的12楼,部分商家前往市政府,准备向相关部门反应情况。另一部分商家则表示,不愿再浪费时间,宁愿花时间筹备其他平台的双11活动。

什么样的方案最合理?商家内部也有自己的主张。“目前大家比较能够接受的(方案)是先给20%,投资方进来之后再给30%,50%可以稍微晚点。”对于没有明确打款时间的现有方案,商家表示难以接受。

不过,目前淘集集已经恢复微信打款。一名商家今天已经收到7000元货款,尽管如此,跟几十万的欠款相比,这点货款还只是九牛一毛。

出于对淘集集过去将商家货款挪用,以促进平台拉新的粗放烧钱模式的顾虑,今天下午,商家们希望以三方监管的形式,对平台资产加以控制。而具体最终签订的协议内容如何,该商家并没有明确透露。

烧钱是手段,卖身是目标

创立于2018年8月的淘集集,到现在也就运营了一年多的时间。成立2周就累计获得了200万的销售额,上线仅9个月月活即超4000万,可以说,其刚一出现就迎来了高光时刻。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淘集集却因拖欠商家货款,累计亏损近12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6亿,净资产负6亿元,每月亏损超2亿元的营收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淘集集严重的发展问题显而易见,张正平对此也不再讳饰。在公开道歉信中,他表示在今年6月初拿到B轮融资后,淘集集拿到多个口头OFFER,但是进入7月融资金额迟迟未到账的情况下,自己错误把过多时间花在融资身上,延误了黄金的自救期。

那么为什么投资者不再继续流量明星淘集集?事实上,淘集集一直希望延续通过烧钱获取新用户的模式,甚至为此挪用了商家的货款。前期有资本注入,能够填补这一缺口,而资金链断裂后,该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但淘集集烧钱的节奏依然停不下来。

在资金链出现问题后,淘集集也尝试通过改变业务模式自救。将过去拉新效果最明显的“一元集市”、“赚赚”、“限时秒杀”、“砍价免费拿”等业务全部下线。如今平台上的玩法要温和且理性的多,但从另一侧面来看,与传统电商玩法已无太大差异。

淘集集的最后一步棋,仍然不是通过业务自救,而是寄希望于与大型集团进行重组。据其他媒体报道,其找过阿里、美团、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平台,然而没有一家集团愿意接手这样一家负债累累且失去了用户口碑的平台。

这并非社交电商平台首次爆雷。云集品在去年爆雷之前,同样希望以发行“原始股”,安抚供应商,实现资产重组。一名业内人士称,“资产重组”可能已经成为社交电商平台常用的缓兵之计。

没有设定好自己生长周期的淘集集,如果不能成功卖身,似乎已经无路可走。烧钱是手段,卖身是目的。创业者热衷卖身暴富,而投资者对完全不考虑自身盈利模式的创业项目已经兴趣寥寥。

社交电商没有新路子

回顾去年的同一时期,风华正茂的淘集集,还在喊话拼多多,请其停止让商家二选一的做法。这样的营销方式,在互联网界已不新鲜,这一喊,也让淘集集和拼多多被放在了比较的天平上。

拼多多的上市,催生了大量的社交电商创业者。淘集集被称为拼多多的门徒。而淘集集效仿拼多多最像的部分,在于通过分享砍价、免费拿、赚钱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不可否认的是,拼多多的拼团模式,是其三年上市神话的重要一环。但拼多多之所以能够成功上市,还在于其注重极简供应链的模式,在多个商品类目实现了生产-物流-消费者的供应链条。这也是拼多多大多数商品能够实现低价的原因,并且直到目前也在推进的业务。

配合下沉路线的低价,是社交电商的一大机会点。缩短供应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可以看到目前,除了阿里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诸如直播网红等,也都把厂家直供、全网最低价作为核心卖点。事实上,社交电商至今并没有创造出核心卖点,唯一卖点无非是低价。

而据淘集集内部员工表示,淘集集上的商品低价,主要靠平台补贴商家。这样一来,平台就面临着对消费者和商家的双重补贴。这是个打不完的低价战,越耗越烧钱。

过去在社交元素的遮蔽之下,还甚少有人仔细研究拼多多的厂销供应模式,越来越多的“拼多多”门徒折戟,似乎也正昭示众多言必称社交的电商平台创业者们只是画皮不画骨。

平台生意看起来无本万利,要想赚钱还得小心处理平台玩家的关系。一旦双方利益对立,暴雷也就在意料之中。社交电商的发展的重要机会在于免费流量,而对商家来说,除了免费流量带来的一次性生意,还需要持续经营的平台。

(来源:零售老板内参 何寒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