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华为被误读的野心

2019-08-22 余恺威 智能相对论
浏览

华为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业界的争论也播散开来。智能相对论ihahe先不讲技术,只讲1、为什么要做鸿蒙;2、鸿蒙生态是什么;3、鸿蒙如何变现。

1、操作系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操作系统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从它单独运作的第一天起,就是如此。当年,IBM为其PC搭配86-DOS操作系统,得到消息的比尔盖茨随即买了86-DOS版权,并做修改,在后续的版本中成功替代了原来86-DOS,由此成就了微软的操作系统之路。86-DOS的苦主发现后控告微软,双方于1986年以100万美元平息争端,但操作系统的洪流已经被微软抢走,时至今日,市场只记得微软的彪炳战绩,谁还关心86-DOS的苦主。

此例并非说技术不重要,而是机会远比技术重要,倘若微软不强行切入IBM的PC,微软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很难说,至少很难赶上IT爆发的历史机遇。

DOS之后,微软又做了一个极有创造力的市场手段,直接将微软推上了垄断的宝座——那就是叱咤风云的Wintel联盟。

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CPU性能快速上升,而成本快速下降,市面上需要更成熟的操作系统,但是Unix和BSD忙于打官司,都没有去做移植操作系统这件事。

这段时间,诞生了两个很重要的操作系统。微软借鉴苹果推出了Windows,抓牢了个人电脑市场。同时芬兰大学生Linus Torvalds,自己写了一个能在386上运行的系统,并根据自己的名字取了个名字叫Linux,同时提供源代码供人下载,成为开源操作系统中最成功的一个,现在全世界超过一半的网络服务器都在使用这个系统,大多数手机也是基于其核心。

从那时起,操作系统就在微软的授权模式和Linux的开源模式中争夺和纠结,当然多数时候还是微软占上风,有钱投入使得Windows的维护性更好。而在开发人员口中,Linux口碑更好,直到像Intel这样的大厂给Linux贡献代码以及Redhat的商业化,才让Linux整体水准得到大幅提高。

微软很快发现,软件和硬件的分离尤其是IBM采用的兼容方式,各种自有标准琳琅满目,兼容不过来,同时市面上也需要有一个类似市场标准的东西降低PC使用门槛,来推动PC行业发展,

于是,机缘巧合与Intel构筑Wintel联盟,把PC行业标准以及兼容性紧握手中。从此他们定标准,做改进,把呆板的计算机系统做得有声有色,也把PC行业当成了私产。

它们把全行业70%的利润纳入囊中,这让微软在行业内的地位水涨船高,有了钱之后,行业内再无人能与之一战。而自信比Windows更好的苹果却从没有机会证明自己,一直想与微软一争高下的它在1990年代陷入混乱,直到1998年,乔布斯发布iMac才逐步走出困境。

市场力量已经无法阻碍微软的为所欲为,虽然因为市场占有率过高,经历过被欧盟罚款,被美国政府反垄断诉讼,它集成什么软件就能其他软件泡汤,还包含一些兼容性问题,也投资开发游戏挤兑潜在力量。

Windows的大树下,杂草难生,进入网络时代,看到NetScape一枝独秀,为了挤兑它,微软让Windows免费集成IE使得NetScape破产,一度让微软蒙羞。

人们对微软怀有复杂的情绪,一方面人们欣赏微软因为技术天然带有的光环,另一方面则鄙夷微软在市场上的厚黑手段,而这种性格直接到导致微软和Intel被排挤在手机世界之外。

可以这么说,操作系统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欺骗、欲望、利益的纠葛,而私心还因为利益被放大。这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商业博弈,技术之外的东西超越了技术本身,这让操作系统的商业化道阻且长。

因而有人认为华为发布的鸿蒙既没有GitHub的链接也没有公布一行代码认定华为玩噱头,只不过为未来物联网流行强行占位,实际上可能还是玩的换壳游戏。

“智能相对论”认为,这点大可不必担心,华为首先要处理市场问题,才有可能让鸿蒙站得住脚。至于技术问题,从2012年开始对操作系统底层研究,没有几把刷子是不可能的。也即,抓住了市场机会才有鸿蒙的未来,技术细节不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

而华为不首先用在手机上,也是很聪明的考虑。华为现在没有生态系统,没有人为其开发应用,用在手机上是自寻死路;其次,它现在不能跟Android阵营硬杠,在鸿蒙发布之后,Google把以前下架的华为手机重新上架推荐。华为投桃,Google还李,竞合关系大抵如此。

2、鸿蒙是全场景网络化的操作系统

在操作系统领域,策略决定生死,技术决定未来。鸿蒙得先玩策略,再定技术。

华为在做操作系统之前,自己生产电信设备,自己写操作系统或者控制软件,面对的只是对手或者客户,但是一旦要做操作系统生态,就成了规则制定者,需要管理一个巨大松散的利益团体,并带领他们能获得胜利,简单地说就是挣钱。

这意味着玩法完全不同了。

华为由单打独斗升级成联盟的“掌门人”,作为“掌门人”首先要制定规则,规定大家的玩法和各参与者的地位,并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所以在鸿蒙发布之后,华为没有着急去公开代码,而是去寻找建立生态的契机,并宣布成立基金,说服开发人员加入华为还没有影子的生态中来。据称这笔费用高达10亿美元,其实未来这笔钱还将更多,10亿美元仅是开胃菜而已。

相应的,有人拿微软的Windows Phone和黑莓的QNX以及LG的WebOS作为对比,认为鸿蒙不过是重新发明轮子。

是不是重新发明轮子要看华为是如何来设计鸿蒙,其设计目的是什么,是如何来应对世界的变化的。如果没有高屋建瓴的思路,鸿蒙的下场或许跟它们一样,但我们要看到不同点。

“智能相对论”认为,鸿蒙面临的环境与以上几个操作系统完全不同。当下5G来临,IoT呈爆发之势,业内普遍预计到2025年左右,全球将有500亿个设备联网。这意味着网络系统内需要处理的场景和数据大幅度增长,同时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变高,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也变高。开发人员可能要为了完成一个业务流程需要面对从云到端的全数据流程,如果针对具体的环节去分割开发,人力需求和时间成本都会让人头疼,甚至无法完成。

鸿蒙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开发,目的是实现一次开发全栈部署。并为了满足从手机电视到车机再到单片机系统的需求,封装了Linux、LiteOS等内核,其中LiteOS就是针对IoT,所以任正非一再强调鸿蒙并非给手机准备,而是用在IoT以及智能驾驶领域。这没错,但也有安抚Google的意思,Google随即以国家安全为由游说商务部放松对华为的制裁(好像没成功)。

进退之间,方显真爱。

但在面临新机会的时候,又是招招见血。

Google用Fuchsia回答了它对全场景网络化的态度。它用实时操作系统内核,打通从PC到IoT端的全数据链,跟鸿蒙在思想上是类似的。

苹果也在移动设备开发环节上进行了简化,优化代码,并从iOS中分化iPad OS、WatchOS等,不难怀疑,苹果还会在车机上下功夫,CarPlay不是它在汽车领域的最终形态。

与它们相比,鸿蒙更激进一些,在IoT时代可能更受欢迎。

所谓变革之时,必生妖孽。鸿蒙的确很“妖”。比如提供软总线理念,把网络当成虚拟的软总线,破除了跨平台硬件访问的协议壁垒,提高了效率。在EMUI 10的演示中,展示了华为手机与大疆飞机上的摄像头联动的画面。

同时基于固定时延概念,提高了操作系统响应能力,在未来的智能驾驶和AR/VR/MR应用中会很有优势。鸿蒙实际上把硬件虚拟化了,让不同体系架构的互通互联变得容易,响应上又要比以前基于网络协议的快,前景可观。

可以认为,鸿蒙是华为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集大成者,从顶层设计就去迎合这种全景网络化的大潮。与Windows Phone、LG WebOS、黑莓QNX完全不同,鸿蒙场景布局要大得多,部署弹性也强很多。

至于有人怀疑,像微软拥有如此多资源,强推的一些操作系统依然不成功,华为能有多少胜算?

“智能相对论”只能说,方向错了,再大的努力也是南辕北辙,越使劲越悲剧。

以Windows Phone为例,技术很好,但没找对方向,在网络时代来临的时候没有跟上时代变化;

其次,微软的授权策略让一般手机厂商用不起,局限了其普及;

第三,版本间不兼容,从Windows CE到Windows Mobile再到Windows Phone不同版本的不兼容,折腾开发人员,自毁生态;

第四,没有开源心态,先与Android、iOS硬杠,发现不对马上再买诺基亚,想打通软硬结合的壁垒,结果开错了药,拜错了庙。

3、一切问题都是变现问题

忘了提一句,微软成功很大程度与比尔盖茨在1976年针对盗版发表的公开信有关,他在信中痛斥盗版并引入版权概念,由此让单独发行的软件变得有价值,这是根本动因。也就是说微软还没做操作系统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变现的方法。

软件变现是比尔盖茨时代的难题,比尔盖茨说出软件版权四个字,给其他千万想做软件的人以活路和希望,微软借此达到目前成就实至名归。

但到了网络时代,操作系统变现的路就不一样了。

Google读懂了网络时代变现的逻辑,将Android免费授权给各手机厂商,由巨量的Android用户构筑流量池,并通过流量广告收取费用,以反哺其开发。这个模式让Android迅速崛起。

Google没有像苹果那样大包大揽,它没有进入终端设备生产(买过摩托罗拉,旋即卖出,又把Pixel团队从HTC手中买走),与终端厂商不会有竞争关系,而其广告销售获利的方式,让使用Android的厂商觉得安全。

Google让渡了操作系统的利益,同时从用户的流量池里获得回报,终端厂商又免于花巨量的钱开发和维护操作系统,Google和终端产商相辅相成,互相依赖,形成生态。

目前,Google也面临广告收入下滑,手机厂分流其流量的难题。比如,在美国政府制裁华为的同时,华为表示要把鸿蒙引入手机,Google就很着急。

Google很担心华为在Android系统内造反引发连锁反应,导致Google的流量帝国崩塌。

目前,Android市场占有率约为77%。华为手机约占全球手机存量的10%,也就是说如果华为猛推鸿蒙进入手机,Google的商业价值将受到考验。

苹果的iOS是另一种故事,苹果iOS通过捆绑手机,并通过确定延时提供了超好的体验,在全球收获了大约9亿用户。

它改变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乔布斯说的iPhone重新发明了手机,主要是两大创新:一个是手触摸设计以及滑屏UI,另一个是采用App丰富手机功能,造就了目前移动互联网业态的基础。

行业也对苹果以极高的回报。用户忍受着iPhone极高的溢价,大大超越了同类Android手机,iPhone最高曾占据智能手机行业92%的利润,在Android崛起之后,目前下降到62%左右。借助iPhone和iOS,苹果迅速崛起并大幅度超过微软,在制造企业里,苹果占据第一位。

在服务方面,iOS系统也有很强的粘性,仅流量费和App Store提成就高达245亿美元左右,所以苹果很担心有人破解其操作系统。在iOS越狱之初,苹果就启动法律大棒,但苹果没赢。一直到最近,苹果开始“胡萝卜”政策,向发现iOS漏洞的人奖励100万美元,目的就是花小钱维护生态。

目前,苹果的iOS更新也很积极,安全是一个因素,快速迭代也是一种积极态度。一年发布一次手机可以,一年只发布一个操作系统版本可不行。

这种压力是无形的,也是自我增压。操作系统代表了很复杂的关系,也很招蜂引蝶。

不成功还罢了,一旦成功,对手觊觎,破解的揩油,底下的小弟想翻盘,政府还会有反垄断调查,安全隐私问题,各种漏洞导致的想不到问题,敢做操作系统是真的勇士。

这么多人不信华为,大概是不信华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义无反顾。而且操作系统是大买卖,也是大“赌博”。根据华为的意思,鸿蒙原计划还要晚一点推出,目前只用了荣耀智慧屏电视上,未来要切入穿戴设备,但手机上何时用鸿蒙还没时间表,据说是会先用于入门级手机。

华为现在还可以不用考虑鸿蒙的变现问题,因为没有生态就不存在变现可能性。

“智能相对论”认为,对于鸿蒙来说,Google模式不可复制,苹果模式倒是能效仿。我想可能还有第三种模式,即在IoT和车机领域,通过服务的形式获得回报。

尤其是智能驾驶方面,需要5G的算力支持,未来智能驾驶的辅助可能会像我们用流量一样要租用算力。目前国外智能驾驶卡车也是租用算力,而国内的图森科技同样这种模式。在IoT时代,估计需要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地方都会采用租赁形式。

鸿蒙打通各网络阶层的信息通道也是为了布局IoT,以后华为手机将在IoT领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这个领域,阿里正成为华为的对手。不过它们方向不同,华为是NB-IoT(Nerrow Band IoT窄带IoT),阿里是LoRa(LongRange Radio长程无线电),并都有芯片和操作系统推出。未来会有更多不确定性,也会有更多碰撞。

4、生态在哪里?

直白地说,生态是用钱砸出来的。

首先要开发环境,其次要应用环境,再次要有变现渠道,最关键的还是开发者,当然还有用户,几者缺一不可。

微软因为“戏耍”开发者导致为其Windows Phone开发的开发者寥寥,毫无竞争力。

苹果就聪明得多,用App变现抓牢开发人员。根据库克在WWDC18介绍,iOS有2000万开发人员,中国大约有180万,仅2017年就分了1120亿的收入,按地区算,是收益最高的,不枉苹果当年花钱砸生态。

华为目前只能“画饼”,如何让开发人员看到希望是生态建立的第一步,据悉,华为在两年前就广发“英雄帖”为鸿蒙招募开发人员,目前,只能用鸿蒙的新特性吸引开发人员。

鸿蒙给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它在设计上打通了人与物之间的网络障碍,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开发复杂度,有挑战也有机会,这是开发人员需要的感觉。阿里就说过,如何将IoT的200万开发人员与网络时代对接是极大的挑战,要把IoT和ICT的模式整合在一起,还需要时间。

目前,手机App依然是生态圈的利润来源点,也能聚集最多的开发人员。这就有个矛盾,如果华为不为手机引入鸿蒙,那么先期的10亿美元“拉人头”费用又显得突兀。如果用在手机上,就有些为难了,国内其他品牌有没有机会用,用了又是竞争关系,而在电视上先推出,似乎更妥当。

另外通过手机建立生态有点难。Android生态完善,没有全新的方式似乎吸引不了开发人员换平台。所谓进亦忧,退亦忧,鸿蒙生态,华为还需要解决鸿蒙与手机的关系。

接下来几乎会是在汽车领域开辟新战场。今年华为在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时候就在觊觎庞大的汽车市场,其意图在汽车领域实现500亿美元的销售额,届时在这个领域比肩博世这样的老牌零配件方案提供商。

以华为目前的体量,需要做点什么东西以符合其形象,一方面是研发输出需要一个宏场景落地对接;另一方面是华为需要一个自己的地盘,鸿蒙就在为其圈地盘。同时,华为的云服务发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从末流到入围前五,而在发布会上华为充分介绍了其云计算,用意深厚。

鸿蒙操作系统可能意味着华为从内部的狼性转变为带着其他合作企业以狼群去攻城略地,占领新的技术高地,成为它的敌人还是合作方,明眼人可能早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