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母公司震荡 中国7-11会受波及吗?
作为便利店的代名词,日本7-11的母公司却正经历裁员、关店的调整。近日,日本7-11母公司宣布将大规模调整员工结构,至2022年裁员3000人,其中7-11便利店将闭店或迁移约1000家。尽管事情发生在日本,但是国内7-11是否会受到波及呢?据一位接近7-11内部的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7-11目前是该集团最盈利的企业,而且7-11主要经营模式是管理加盟店,实际店铺经营者是加盟主,所以裁员并不会波及到7-11。此次日本7-11母公司裁员、关店对国内7-11并不会有影响。实际上,7-11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并不算亮眼,作为便利店鼻祖的7-11便利店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仅要面临新零售的冲击,同时随着众多本土便利店品牌的强势崛起,生存空间也受到了进一步挤压。未来, 7-11在中国市场还面临着更残酷的竞争。
7-11被“填坑”
近日,日本711母公司宣布将大规模调整员工结构,至2022年裁员3000人,旗下的711便利店、伊藤洋华堂、SOGO西武的店铺数量也将调整,其中711便利店将闭店或迁移约1000家。
据了解,此次调整计划中裁减的3000人包括伊藤洋华堂将裁减1700个职位,崇光百货和西武百货将裁减1300个职位。此外,将关闭五家西武百货和崇光百货,并正在考虑关闭33家伊藤洋华堂百货商店。
而对于为何会关闭1000家7-11便利店。有报道称,7-11总部也会对加盟店减少收费,减轻加盟主的负担,但会造成总部收益减少,所以将关闭部分业绩较差的店铺止损。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此番日本母公司的调整是否会波及到国内市场,想必是众多投资者以及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
对此,一位接近7-11内部的人士透露,母公司震荡不会对中国市场有什么影响,主要是因为母公司Seven&I集团下属有很多的业态,其中包括百货、商场、便利店等。但是真正盈利的只有7-11便利店,其他一些经营业态多为大幅赤字。所以现在要把赤字的店铺关闭或者进行裁员。此外,711主要经营模式是管理加盟店,实际的店铺经营者是加盟主,店员是加盟主的雇员和小时工,所以裁员将不会涉及7-11。
数据显示,2014年,7-11在日本市场的盈利达3396亿日元。Seven&I 2019财年的中期业绩显示,其净收入为1106亿日元,其中,日本的21000多家7-11便利店贡献不小。从数据上不难看出,日本的7-11一直处在盈利状态。而此番母公司的调整, 7-11显然是被用来“填了坑”。
扩张的瓶颈
日本大本营“后院起火”,7-11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也并不都那么顺风顺水。距离第一家7-11便利店于1995年在广东开业,至今已经过去24年。但从门店规模来看,7-11品牌在中国市场优势并不明显。
数据显示,7-11目前在中国大陆拥有的门店数量为1882家。而对比来看,这一数字位于全家、罗森两大日本品牌之后,全家与罗森在中国大陆目前分别有2571家和1973家门店。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便利店也在加速占有市场,正改写着中国便利店市场的格局。以北京为例,就在前不久,两大本土品牌好邻居和便利蜂才不约而同释放扩张信号。为了加快开店速度,好邻居首次召开加盟大会,放宽加盟标准吸引加盟商,计划到2020年年底,增加加盟店200家左右,总店铺数突破500家。而便利蜂则宣布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未来三年将开店10000家。
“找到一个位置、租金以及整体条件都合适的店铺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很难找到一个位置、租金等各个方面都能符合7-11开店要求的店铺。”接近7-11内部的人士表示,开店速度比较慢也的确成为了7-11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同时,他还表示,7-11一向认为在一个便利店的体系当中,商品才是核心,支付手段等等的,其他都是。实施手段而已。始终把商品研发作为最核心,花最多的精力和力量却进行的业务。可能在消费者看不到这些商品开发背后的成本。但实际上需要在这些地方啊,花费特别多的人力物力去进行商品的创新。
数字化难题
众所周知,7-11对商品体系和发展标准方面,有着极其严格的把控,似乎并不以开店数量为前进的关键词。不过毫无疑问,即使是在模式和本土化方面,对比全家与罗森,7-11也显得相对“滞后”。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多米熊科技联合创始人庄帅认为,在此之前,一些外资企业都认为他们自己的模式非常先进,都希望将他们本土成功的模式复制到中国。但是,就目前国内市场来看,这套模式失败了。既然外来的模式并适应不了中国市场,那么,要做一些很多新的变革,适应我们的消费市场。
此外,对于便利店的数字化运用,庄帅认为,数字化将会对零售行业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个影响比以往的任何阶段都要很深远。因为它是从前台到后台的转变。通过数字化赋能,便利店的门店运营、营销、采购、人力和库存等资源、到家服务、线上线下协同、供应链协作和管理等等,都会大幅度改善和提高。
据接近7-11内部的人士透露,其实7-11也一直正在关注着很多相关企业的一些经营模式及手段。同时,也在跟一些相关的IT公司在进行接洽。但由于整体的销售体系比较庞大,一个新技术的出现还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探索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