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迎来春天,如何创新转型仍然是个难题
8月,上市零售企业苏宁易购、高鑫零售、永辉超市、步步高等相继发布上半年财报。在消费市场弱复苏的环境下,这些企业的营收、净利润整体延续良好增长态势。
从今年上半年主要零售商的营收构成来看,以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为代表的中小零售业态成为行业的亮眼,,但是传统零售在效率提升、流量获取等方面依然存在难题。相比而言,阿里、苏宁等企业正凭借其强大的数字化运营能力,为这些小店业态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苏宁小店3.0版)
大店变小
财报数据显示,高鑫零售今年上半年仅新开2家大润发综合性大卖场,同时关闭了一家欧尚品牌门店,去年同期则新开11家大润发大卖场;永辉超市上半年合计新增超市门店84家,并在全国尝试近社区场景的mini店,上半年共完成对19个省份50个城市的覆盖,开业398家;步步高上半年新开超市42家,百货门店1家,同时关闭2家门店;天虹同期新开2家购物中心及18家便利店。
苏宁易购上半年继续加快社区、农村市场下沉,截至6月底,面向城市社区的苏宁小店及迪亚天天自营店面合计达5368家,在苏宁各类线下门店中占比超过40%。苏宁小店走的是“便利店+公共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覆盖35000多个社区,辐射CBD、医院、学校、企业、交通枢纽等各类场景,服务用户超过1.2亿。
今年3月,阿里旗下盒马鲜生将其大店模式调整为“一大四小”门店体系,推出盒马mini、盒马菜市、盒马F2、盒马小站四种新模式。以4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担当“一大”,覆盖购物中心,“四小”则分别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差别化运营。迈出这一步的盒马,希望利用灵活的小业态迅速覆盖此前大店无法进入的城市区域。
从上述主要零售商门店开拓情况来看,购物中心、大卖场等大型零售业态已经不是主角,更多是在渠道及商品方面进行改造,而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小型业态则进入高速扩张期。
统计数据表明,便利店增长速度已经远超零售行业整体增速。2018年,全国零售百强企业销售增长、门店增长分别是7.7%和9.1%,但是同期便利店的销售额和门店数量增幅分别达到21.1%和18%。
看得出来,国内小店业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望成为新的蓝海。
(永辉超市mini店)
数字化转型
小店让众多零售商看到机遇,挑战也随之而来。当各大综合电商平台、垂直生鲜电商、大型传统商超纷纷入局,一场混战在所难免。而要提高效率,避免重复性的、可复制的老路,数字化转型是一条绕不过去的路。
具体来说,在前端需要通过线上引流和线下数字化改造,完成数据采集和积累,对“千人千面”的消费需求都能了然于胸;中端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实现“千店千面”;后端则要构建以需求为驱动的数字化供应链。
盒马创始人侯毅曾表示,盒马鲜生的“新”不在于其海鲜和餐饮,而在于数字化运营。他说,“盒马鲜生并不仅仅是一个线上的销售通路,尤为重要的是线上线下完全实现数字化运营,从会员、商品、交易到供应链,已经可以实现商品随时的追踪,源头的溯源,实现数字化管理之后,我们的能效将远远大于传统零售企业。”
苏宁小店同样强调数字化运营。依托苏宁的整个零售生态,苏宁小店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精准运营和智能物流相结合的智慧零售模式。只要是在苏宁小店购物的会员,其消费数据都会保存在苏宁云端,App后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从数十万件商品中选择最有可能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进行推送。
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苏宁小店提供多样化的商品选择。在社区,主要围绕用户的“一日三餐”,主打生鲜、果蔬、熟食等品类;而在CBD、交通枢纽店,提供水果、日配、热饮,甚至是日用、医用等差异化品类,实现“千店千面”。
苏宁小店更具前瞻性的动作是以便利的社区服务吸引大量客户进行体验。818期间推出的苏宁小店3.0模型店,已经不仅仅是“便利店+餐饮”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多样化复合业态的有机结合。
比如开在南京紫金嘉悦小区的全国首家苏宁小店3.0模型店,占地300平方米,设有商品货架、就餐区、厨房、前后吧台四大核心模块,并配有苏宁菜场、生活帮、社区金融、苏宁有房等增值服务区,目标是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与便民服务进行场景互通。
过去零售商更多经营的是商品,现在则要转向以用户为核心的思路,重构“人·货·场”三者关系。包括盒马“四小”、苏宁小店在内,目前大多数小店仍处在探索、迭代阶段,具体打法各有不同,但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借力数字化技术,从会员深度运营、供应链重塑、生态体系协同等多角度提升前中后端的综合运营能力,提升购物体验。
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一定是未来零售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作为更贴近用户的零售业态,众多“小店们”,要想避免低端竞争,就要尽早启动数字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