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07 | 栏目:电商 | 点击:次
01.
上周看到了拼多多2019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惊心动魄。
截至今年6月底,拼多多的年活跃买家数达4.832亿,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1%。同期,京东年活跃买家数为3.213亿,阿里巴巴为6.74亿。
二季度,拼多多平均月活用户数达3.66亿,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88%,单季净增7630万。同期,阿里巴巴月活用户单季增长规模为3400万。
二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72.9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7.09亿元同比增长169%,较今年一季度的45.452亿元环比增长60%。
这些惊人数字的背后,有三个关键信息:
在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的庞大基数上,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量增长幅度仍在持续提升,远超其他电商平台;
拼多多在月活用户数量上赶上阿里巴巴只是时间问题,他的增长曲线太陡峭了;
被唱衰了整整一年,然而拼多多活得更好了。
财报发布后,拼多多股价持续飙升,市值超越百度,成为中国第五大互联网公司。“BAT”成为“BAT”用了12年,但是成为“PAT”只用了4年,这个速度已经不只是惊人了。
然而这种快速崛起的结果恰恰也是注定在拼多多基因中的。或者说,是注定在千千万万个落地于上海的企业中的。
拼多多或许是目前最显眼的一个,但绝对不是唯一一个。我一直尊敬并且相信每一个努力的人,但我也相信,没有人能够单纯凭借自己的努力而成功。
时势造英雄,一切成功都是大环境造就的成功。百度阿里如此,腾讯拼多多亦是如此。
而通过这一个样本,我们可窥见的是整个上海商业环境的根底,是沪上百年发展的图谱,也是每一个扎根在这里、渴望扎根在这里的年轻人所必然会经历的狂喜与挫败。
今天我们聊的不是拼多多,是让我热爱和痛苦的上海。
02.
先来看一组数据。
8月29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此时上海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突破1000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000家,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初步建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先地区之一。
而这催生的是如拼多多之类的企业得天独厚的高维度和技术实力。
“我们的成绩与上海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不无关系,人工智能为拼多多提供了后来居上的底气。”拼多多业务发展副总裁曾怀亿说。
深入的下沉市场洞察+超强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是当下拼多多日均订单量超过4000万单,占全国1/4的快递包裹单量。在分布式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平台才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实现供需匹配,奠定了其新模式立足的基因。
这是环境允许的必然,也是上海的必然。
不论是用四年时间从初创到迈入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梯队的拼多多,还是以惊人之势横扫女性市场的新消费社区小红书,亦或是年轻人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人工智能公司依图科技等新经济企业,无一不是起势晚但劲头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美团点评CEO王兴此前曾经发文,指出赢得“互联网下半场”的三大路径:高科技、“互联网+”,国际化。
而这恰恰是上海的优势所在。
当互联网攻势进入下半场,上海才真正开始发力。在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强榜单》里,有19家公司来自上海,数量仅次于北京。
上海是一个愿意为未来的收获投入成本的地方。
当所有城市都还缠绵在传统工业的时候,上海已经率先开启了新技术新智能的道路,大胆地投入时间和精力、金钱成本去支持技术的研发,去开发人工智能,再以技术优势弥补时间积累,后来居上,最终实现快速反超。
03.
所谓“互联网的下半场”,其实和互联网无关,而仅仅是一个市场走过了泡沫浮华期,开始回归硬实力,拳拳到肉的踏实竞争。此时上海的积淀和底蕴开始大规模转化为成果。
很多人说上海是十里洋场,是纸醉金迷,甚至是排外的。然而每个真正在这里奋斗过、期待过、成功过、失败过的人都深知,会这样说的人从未真正了解过上海。
如果一个人没有在上海生活三五年以上,很难真正理解并评价这座城市。
因为上海太大,太知名,也承载了太多误解和幻想了。
80年代改革开放,上海的传统优势产业第一次遭遇到江苏、广东乃至深圳这类快速“开窍”的地区的强力冲击。昔日只有上海才有的“洋气”成了广东的代名词。那时就有人唱衰上海的制造和零售业。
但到了90年代,浦东开发,一个小小的突破口就让上海再次站在了国际舞台,又成为了最早也是最会吃螃蟹的人。2018年,上海的社会零售总额为12668亿,超越了1.17万亿的北京,比杭州和深圳加在一起还要多,至今仍是中国GDP排名第一的城市。
2000年初互联网萌芽,到百度京东扎根北京,网易阿里扎根杭州,腾讯落地深圳,此后对于上海是“互联网沙漠”的说法便甚嚣尘上。直到拼多多以惊人的速度打破BAT格局,这样的说法才渐渐平息。
对于上海的质疑从来未曾停止。但又一次次被打破。
04.
上海,不只是上海。上海是长三角的代名词,她有她的责任。
在长三角地区有着我国最多的尖端制造企业,其中的90%你肯定都没听说过,但它们非常厉害。
安徽德力,你可能没听过它的名字,但你一定一定用过它的产品。这是国内首家日用玻璃上市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接近20%,市面上每5只家用玻璃杯子,就有1只是德力制造。不止在国内,目前德力甚至拥有了亚洲最大的日用玻璃器皿生产工厂,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浙江三禾的身上。三禾是国内顶尖锅具制造商,先后与包括双立人、LECREUSET、膳魔师等在内的国际一线品牌达成合作关系。数据显示,在意大利,每10户家庭中,约有5户使用的锅具由三禾制造。
这样的制造型工厂在长三角非常多。他们都非常非常优秀,有上海的经济环境扶持,有大把大把的商业机会,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很多领域都有着比国际一线品牌还要领先的专利和技术。
然而,徒有生产力,却就是没有品牌认知。
“中国的制造企业正面临新一轮的集体品牌化转型,但在现有的市场机制下,这个转型过程会相当漫长和困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春宇说。
中国的制造能力和需求供给之间实际上是长期错位的。制造能力一流,市场需求庞大,但是二者无法完美匹配。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小家电的时候第一反应依旧是飞利浦,说起高端厨具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双立人。这对中国的企业而言是无形且锋利的伤害。
上海不只需要强制造业,更要有强渠道,强平台。
2018年12月,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计划”,根据计划,拼多多将扶持1000家各行业工厂,为企业提供研发建议、大数据支持和流量倾斜,帮助中小企业以最低成本对接4.8亿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培育新品牌,带动更多企业加入,共同提升产业带综合竞争力,批量培育新型国产品牌。
而实际上,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已于今年推出超过1300款定制化产品,累积订单量接近7000万单。
需求前置,降低研发的不确定性,以稳定需求推动企业的品牌成长,在下沉市场中率先完成消费者教育。而对于上海而言,这样的经济链条正是它所刻意扶持培养的,也正是在各个角落发挥效用的。拼多多这次的“新品牌计划”远不止是一次对传统制造品牌的扶持,而是上海以小撬大的一个杠杆。
05.
在上海这么多年的经历让我学会了一点,上海确实是排外的。
但她排斥的是思想上的懒惰和行为上的懈怠。这里天生不适合养老,作为国家的经济心脏,她必须保证每一秒强有力的脉搏跳动。
与此同时,她也从不拒绝新事物的发展。事实上,截至今年4月,上海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内的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经超过31%。
“上海作为人工智能高地,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与人才环境,现在又有全球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在此布局,这就让我们有机会合作。”
不只是拼多多,还有更多企业在上海独特的商业环境中蓄力成长。而只有新的起来了,才能有机会带动旧的。比如拼多多在今年四月和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创新的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就将有机会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通过将农研队伍、培训团队,以及加工厂的货车直接开入山区,带去完整的产业升级体系,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多多农园在云南保山的扶贫行动,通过直采咖啡豆、优化当地咖啡豆精致化加工等实际带动经济)
支付宝推行了多年的“蚂蚁森林”对环保做出巨大贡献,拍拍贷对小镇青年的扶持,抖音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而上海则是以拼多多的“多多农园”为代表,以这样的方式,在默默表现着这座城市对每一个普通人的包容和眷顾。
而在未来5年内,拼多多还将打造1000个“多多农园”项目。上海的“野心”不止在于发展上海,也不只在于发展长三角,而是放眼在整个中国,在每一个不被人所看见的细微角落。
06.
站在外滩的江边,看着眼前翻滚了百年的黄浦江水,身后是从炮火中走出来的西式建筑。我时常会想,上海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这里有最奢侈的一线大牌发布会,随手就能买到当年最新款;却也能催生出下沉到国民深处的拼多多,用最快的速度实现最透彻的下沉。这里有最先进的人工智能、高新科技、金融工业,也有缓慢流淌的工艺匠人,古道老街。
上海是发展的,有压力的,骄傲的,焦虑的,时尚的,普通的,富裕的,贫穷的。
上海终究是无法被描述的。
每一个外地人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留在上海?
而我听到过最好的回答是,是一个允许新生事物试探着长大的地方,是一个能够让你长到可以撑起一方天地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上海。
(来源:进击波财经 沈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