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品蜕变,一波三折的中国式众筹
看起来像是舶来品的众筹,不知不觉竟然也在中国扎根、成长了 8 年,如今长出了粗壮的枝干。
2011 年,中国第一家众筹网站成立,拉开了众筹在中国发展的序幕,彼时的众筹还只是小部分极客人群的自嗨,如今却成为大众日常消费的一种习惯性选择。
八年时间,众筹究竟改变了什么?又怎样影响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面向普通消费者进行的中国化众筹之路,未来又会去向何方?这一切的答案,也许都要先从最初的萌芽说起。
中国式众筹的萌芽
点名时间这个网站,也许很多年轻用户都没听说过,但说到《大鱼海棠》、《十万个冷笑话》这些曾经关注度很高的作品,大家可能并不陌生。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出现在观众面前,其实都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众筹,而点名时间则是国内最早的众筹网站。
顾名思义,众筹就是向大众筹集资金,通过想法相同的人共同努力,让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这其中包含了股权众筹、债权众筹、商品众筹和捐赠众筹等种类。由于社交网络平台兴起,从 2011 年开始,模仿海外商品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的点名时间在国内上线,并很快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以往的商品交易方式不同,众筹平台具有三点鲜明特征:
1,通过众筹,商品可以更满足年轻人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2,众筹网站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成了创新团队的创业起步;
3,众筹既能实现创业团队和消费者的想法,也促进了双方的积极互动。
因为众筹平台这些特性,很多充满创意的项目迅速获得到人们支持并走向市场。文创项目《大鱼海棠》和《十万个冷笑话》等就是在 2013 年从点名时间上脱颖而出,最终《大鱼海棠》众筹金额突破 150 万元,《十万个冷笑话》也突破了 130 万元。而成功之后,这些作品的实际表现也的确让人看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众筹精神。不过随之而来的,则是资本一窝蜂式地涌入,据不完全统计,2013 年运营的众筹平台还只有 29 家,但到 2014 年,这个数字却已经达到 142 家,其中不乏京东、淘宝、苏宁等电商巨头参与,国内众筹网站的竞争开始白热化。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曾在他的《经营者养成笔记》中谈到,一个公司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即「变革的能力」、「赚钱的能力」、「建设团队的能力、「追求理想的能力」。对于早年蜂拥而起的众筹平台来说,仿照海外众筹网站经营模式却没有抓住国内用户不同的消费心态,欠缺的正是「变革能力」。
用点名时间创始人张佑在复盘时所说,那时候的国内众筹网站错把极客和大众消费者混为一谈。极客们需要的是共同为某一众筹项目出力的参与感,而大众消费者关注的则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因此这样的发展注定不会长久,而这一萌芽阶段,可以被称为为国内众筹 1.0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