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与程维谈AI创新,他们都说了什么?
8月29日,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沪举办,亿欧作为官方合作媒体为您带来精选分享:
在产业发展主论坛中,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滴滴出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寒武纪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天石、依图联合创始人林晨曦进行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的圆桌对话。作为业内知名投资人与知名科技企业家,在投资、创新创业等方面将碰撞出了建设性的观点。
沈南鹏认为,AI技术应用落地已经是全球性的投资主题,企业给自己的标签不再执着于“AI”,而在于开拓技术的垂直运用领域,发现适合的运用场景、刚需的产品。科技落地已是当下发展趋势,AI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将是时代发展的缩影,AI既在科技研发的星辰大海,又扎进了行业运用的厚实土壤。
而这得益于更多有能力、更年轻、富有激情的创业者专注于科技创新与落地。程维谈起滴滴发展不禁感叹,滴滴走了6年看重企业发展之路,直到最近一年,7岁的滴滴认识到责任才是巨大用户规模背后的支撑,他认为,交通出行是一个海量的用户和海量的交通工具之间的供需撮合,滴滴将会利用AI技术为安全赋能,降低伤亡率,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解决更多交通出行的问题。
周曦善于利用技术去填补需要服务的产业,比如金融,他认为每个服务还不到位的地方,就存在机会,AI可以把稀缺资源、专家、最顶级的服务可以10倍、100倍地扩展出去,让每一个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陈天石从自身芯片领域出发谈及AI发展,他认为人工智能芯片其实是整个行业的一块垫脚石,芯片将提供更为基础的动力,而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发展会使得未来产生数据的量越来越大,传输越来越方便。
林晨曦认为自身进入芯片领域是基于跨界融合,将视觉计算跟芯片结合在一起,跨学科的交流将推动具有爆炸性、突破性的技术变革,他希望人的好奇心、想象力将推动人工智能巨大的发展,带来技术变革性的碰撞。
沈南鹏认为,AI技术应用落地已经是全球性的投资主题,企业给自己的标签不再执着于“AI”,而在于开拓技术的垂直运用领域,发现适合的运用场景、刚需的产品。科技落地已是当下发展趋势,
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AI处在科技研发的星辰大海沈南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科学家、企业家朋友,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人工智能的论坛,有幸见到这么多AI领域里面顶级的科学家、最活跃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感到非常振奋。
今天上午刚刚宣布了我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的10家领先企业,我相信这一次是新一代的国家队。10家公司里面有4家是红杉资本投资的。作为背后的创业者,我们一直活跃在科技创新创业的最前线,为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服务和支持。
AI技术的应用落地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重要领域,这是全球性的投资主题。在过去7年里面,我们在中国、美国、欧洲、印度都有跟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讲到人工智能时已经习惯于从技术角度去遥望星辰大海,期待有最完美的计算,有运算能力最强的芯片、最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模式,更有人在尝试人工通用智能,希望能够实现对人类智能的替代。在过去60年中,科技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的同时,让我们最兴奋的恐怕还是众多科技的落地。一批创业者很好地架起了桥梁,今天在座的都是非常好的企业代表。在我们看来,今天人工智能的创业出现了一些变化,现在很少人主动跑上来说自己是家AI公司,但我们看到了信息科技创新企业把AI作为重要的运用工具,在开拓企业的垂直运用领域里面AI运用公司越来越多了。
我是浙江人,江浙自古以来有丝绸知府的美誉,在这我想讲一个纺织厂的故事,印象中的纺织厂是劳动密集型、作业刻板的企业,但一批先行先试的纺织工厂已经与AI技术开始结合了。浙江绍兴是中国纺织业的重地,有一批企业与红杉资本投资的一个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把所有的纺织和印染的设备进行了物联网和SaaS的改造升级,通过系统化的智能派单和统一的印染技术配方来支持更加柔性的供应链,总体产量和净利润提升了25%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是在当前国家政策的引导下,AI技术和传统行业加速融合的一个缩影。
今天的企业插不上AI的标签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到适合的运用场景、刚需的产品,提升产业的效率,改善用户的体验。所以AI既在科技研发的星辰大海,又扎进了行业运用的厚实土壤。
在我们看来,助力AI创新有两个重要点:
首先AI人工智能要实现真正的产业价值。去年红杉资本对全球500强企业当中的50家里的CIO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他们对AI的欢迎程度几乎是100%,作为AI早期运用的两个产品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是聊天机器人;第二个是机器人留存自动化,这些反映出了巨大的产业价值。
AI不仅开辟了全新的产业图景,比如自动驾驶,同时赋能传统行业,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然而竞争越来越激烈了,随着算法、大数据、芯片等技术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解决垂直行业痛点才有机会成为伟大的公司。
第二,AI要以人为本。今天AI在网购行业的渗透已经成为像互联网一样的基础设施,这个就需要我们能够在它发展当中奠定一个好基点,不管AI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始终服务于人、造福于人,同时在数据安全、社会伦理方面发挥正向的作用。
我在此举一个是AI运用医疗领域的例子,我们投资一家上海企业,初创期叫晟医智能,他们跟全国很多医院合作,为患者安装了一个动脉血栓的预警装备,一个系统能够让疾病的监控漏诊率下降70%以上,并节省了每个护士两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医生能够花到疾病病理研究和观察上面去,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在患者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上。这就是一个AI应用助力人类的典型。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有一批中国的科技企业在踏踏实实地围绕着“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创造价值。今天圆桌会议的4家都是领军企业,他们的产品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里,比如滴滴出行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在改善城市交通拥挤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依图和云从在视觉医疗领域里有很多场景的运用。更让人高兴的是,这几位创业者都是80后,在他们身上有几个重要的标签:科技能力强、商业嗅觉强、坚信价值创新,对未来有着深刻的洞察、独特的理解,他们是这个行业当中走在最前列的人。
接下来,我们请几位企业家谈下他们眼中的创新与未来。
沈南鹏:我先问第一个问题,请各位聊聊在你们各自的领域里面,未来的10年,人工智能的增长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趋势和规律?最看好哪些下一步的增长点?有什么样的规律?
滴滴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从发展到责任,我们用了6年程维:很高兴来到上海参加人工智能大会。过去7年,滴滴快速发展的大背景就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过去6年,滴滴看重发展,愿景是要打造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滴滴。最近一年,我们关注责任,思考巨大的用户规模背后的安全,如何提高服务,如何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超值的服务。AI人工智能是背后的驱动力。
不管是工业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所有的技术最根本还是要解决用户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汽车是过去100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100年以后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交通安全,因为交通事故会有超过130万人丧生,AI能做什么?它能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降低事故率的发生。
随着城镇化普及,汽车越来越多,城市不可避免地进入拥堵,AI、大数据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在工业时代之后的移动互联网AI时代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思考的。
在滴滴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尝试,比如在安全领域,滴滴专车上都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可以实时地通过计算机视觉去看司机是不是有疲劳驾驶或者低头、分心,并去干预。原来我们都只能泛泛地跟司机说,你要注意安全,但基于现在的AI技术可以给每一个司机的驾驶行为做一个个性化的安全报告,针对不好的个性化习惯做出一些安全解决方案,过去这半年时间,我们看到平台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了15%,如果这是一个巨大的规模,其实挽救了很多生命,我想这是短期可以做的事情。
长期做的事情,我们相信无人驾驶一定是可以指数级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现在全球最好的无人驾驶AI大概跟一个普通人的水平将近。但未来5-10年,最好的自动驾驶引擎也许会让人类驾驶员安全事故率再降低一个数量级。如果技术能够大规模商业普及的话,可以从百万伤亡率降低到十万伤亡率,这是巨大的进步。
我们刚刚剥离了无人驾驶公司,会投入更多资源,我们希望更快推动无人驾驶载人测试在上海落地,让普通用户可以体验到无人车,在滴滴上可以打到无人驾驶的汽车,这个背后到成熟还有很长的过程,需要资本和企业共同投入。
除了创新技术以外,还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我们分析完所有的安全手段,短期最有效的手段其实是系安全带,所以借这个场合呼吁我们所有的用户要系安全带,实际上在中国后座乘客只有3%的人会系安全带,这个数字在发达国家是50%,如果你系上安全带,交通事故之后的伤亡率会下降75%。不仅是人工智能,我觉得会有很多手段都会使得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
另外是很严重的拥堵问题:怎么样提高汽车使用效率。一方面,很多人同向而行却打不到车;另一方面,很多车上的座位是空闲的,拼车是我们觉得很好的解决方案。过去我们是叫一辆车,未来我们是叫一个座位。最新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使拼成率超过70%,有20%以上的用户已经习惯拼车出行,这样会很大地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交通出行是一个海量的用户和海量的交通工具之间的供需撮合,它很难靠人去做匹配,必然是实时地通过大数据和AI来推动,这也是AI发展的重要领域。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每一个服务不到位的地方,就是机会周曦:今天上午很多人关心人工智能把活都干了的话,人类怎么找工作。我自己的认识是,人工智能未来就是要提供完全不一样的服务,因为我们现在享受的服务还远远不够。云从自己虽然做很多行业,目前做得最好的行业是金融,就是全国绝大部分的银行核心系统都有云从的身影。
以金融为例来讲,国家要求是普惠金融,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希望我们的金融机构,比如四大行能够服务好每一个民众,不管你是存一千万还是一万块钱,银行都应该给你提供最好的服务,他们做到了吗?不可能做到。最好的银行比如说工行、建行,也只有10万个客户经理,10万个客户经理怎么能服务好10亿个民众呢?服务能力远远不够。国家要求服务小微企业,我们有几千万个小微企业需要客户经理去研究,能研究清楚小微企业的每个需求吗?做不到。
这就讲到了服务能力。上海是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为什么大家还要买学区房呢?说明教育资源是远远不行。上海是这样,周边的小城市和城镇乡村呢,我们每一个儿童都受到了平等的教育机会了吗?大家挤在三甲医院,实际上医疗能力远远不够。
AI把我们的稀缺资源、专家、最顶级的服务可以10倍、100倍地扩展出去,让每一个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这是AI的未来。
这件事情产生出来的就是巨大的机会,机会就是现在每一个服务还不到位的地方。现在大家不愿意跑银行去网点,因为手机银行提供的标准化服务跟手机网点是一模一样的,是觉得没有必要去。
如果银行能提供针对每个人完全不同的产品,比如我想换一个新工作,想买一辆车,有一个出行计划,都可以来定制一套服务,那我去不去网点?当然去了。业务银行现在还没有把服务能力和前台服务体系融合起来,这就是机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这些机会是很好,但AI公司怎么去把握呢?其实特别难。因为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它不是一个点。任何单一的技术点不足以解决一个需求的闭环,AI是一个发展和协同的过程,会点线面地走下去,从一个点集合起来变成一条线,一条线能打穿解决一个问题。逐渐地会有更大的公司形成一个面,在这个面上面所谓平台型,能够孵化出更多的线来,它能够把更多的点进入到面的土壤里面来,这样就产生未来巨大的AI爆发时代,谢谢。
寒武纪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天石:AI芯片是一块行业垫脚石陈天石:今天上午我们听各位大咖讲了很多人工智能的前景及未来落地应用。人工智能芯片这个事其实是整个行业的一块垫脚石,希望大家都能做好,大家做好之后,我们自然也能好起来。我们的未来发展取决于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未来落地的情况,落地场景越多,场景越复杂,运算量越高,大家对芯片的要求也越高。
做芯片主要强调三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是性能,就是算得快,第二个性能一定要好,第三个是功耗,说白了就是省电、节省成本。大家希望买便宜的芯片,还有是编程起来比较方便、易用性、灵活。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有两点对我们的芯片是巨大利好:第一点是大家都提到用人工智能来解决实际问题,AI本身是一种赋能技术,结合到不同场景以后会更加放大。行业越来越大,未来会赋能更大产值,背后都需要很复杂的人工智能运算,这就是芯片给大家提供的基础能力。第二点,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发展会使得未来产生数据的量越来越大,传输越来越方便。
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信息的交换更加容易了。在需求之下,我们要去处理物理世界进入数字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就需要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处理。不管是文本、视频还是语音,数据量越高,处理的需求越大,对芯片的要求越高。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对人工智能算力或者芯片行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公司也会持续在这件事情上努力,不管是做云端还是未来边缘侧芯片,我们都要给大家提供最好的、尽可能最便宜之一的人工智能芯片。谢谢大家。
依图联合创始人林晨曦:跨学科交流是技术变革的关键林晨曦:技术的确是能带来非常大的变革和落地。我们可以讨论人工智能普及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关键是一个智能的密度。从微观角度讲,芯片是非常核心的,算力在多小的面积里面能提供多大算力,使人工智能的计算是大家用得起的,这是很核心的要素。从宏观角度讲,人工智能在未来世界里是无所不在的,每一平方米,每一分钟,每一个行为里面到底哪一些已经被人工智能化了,这是宏观的。这不仅是一个视觉计算、语音计算,实际上是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的问题,我们考虑的两个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论证了,最重要的关键是智能密度的问题。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一如十年前一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是今天根本没有想象到的。这个行业事实上是由好奇心、想象力来驱动的,答案应该从科幻大片里面找,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什么时候最能够产生爆炸性、突破性的技术变革呢?我们认为跨学科的交流是最重要的,比如说两年多前,我们开始做芯片,把视觉计算跟芯片结合在一起,那你就可以使视觉计算这件事情上升一个台阶,让大家用得起。
前段时间,我们投了一个人工智能制药公司,很多时候的能力就是跨学科,这是可以带来技术变革性的碰撞,也是想象力最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