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重归港股,阿里巴巴开启航海新时代

2019-11-26 李思绮 猎云网
浏览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香港我们来了!”港交所上市现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有些激动。

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正式挂牌,股票代码[9988.HK],挂牌首日开盘价187港元/股,较发行价每股176港元高开6.25%,总市值4.04万亿。

至此,阿里巴巴完成了长达5年的回港上市长跑。张勇表示,今年也是阿里巴巴20周年,我们回到香港上市了,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

时间拨回2014年纽交所上市时,阿里巴巴邀请了来自内地的8位客户,但今天在港交所,阿里巴巴邀请的主要是10位国际客户。张勇称,这代表了阿里的未来,代表着阿里的全球化。

“5年前,我们曾经遗憾地错过香港,然而因为香港的创新,香港资本市场的改革,今天我们能够实现5年前的愿望,感谢香港,感谢港交所。”张勇说,站在今天时代的大潮面前,阿里巴巴作为一家相信社会美好,相信社会明天的公司,会牢记初心,共同去探索数字经济时代,让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站在上市的节点,再回看阿里巴巴的回港之路,令人百感交集。从2007年初次登陆港交所,到2012年退市,再到2014年被迫转战美股,最后兜兜转转,终于再次回到港交所的怀抱。12年来,阿里巴巴经历了互联网的潮起,也经历了市场的低谷。如今港股归来,阿里巴巴虽已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然而当钟声落下,阿里感慨最多的,依然是最质朴的“初心”和“使命”。

阿里与港交所的恩怨情仇

联姻、分手、摩擦、再联谊,阿里与港交所的恩爱纠葛可追溯到12年前。

2007年,阿里巴巴将集团彻底拆分,主营的B2B业务(1688.com)赴香港上市,共募资116亿港元,创港股融资纪录。这是阿里巴巴第一次联姻香港,也开启了后续纠葛不清的港股上市路。

阿里巴巴挂牌首日,开盘价13.5港元,收报39.50港元,较发行价涨190%。市值超200亿美元,一跃成为中国最大、亚洲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紧逼雅虎日本。

但随后因2008年金融危机,阿里巴巴公司股价一路暴跌,从高峰期的40多元跌至6元左右。国内的B2B业务也不断萎缩,最终在2012年,阿里巴巴B2B公司不得不选择进行私有化,退出港交所。

私有化一年后,阿里巴巴带着“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决定再战港股。然而,港交所并不认可合伙人制度,也不接纳“同股不同权”,阿里巴巴和港股的再度联姻失败。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曾撰文分析阿里巴巴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他用十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写出了十种不同的立场,例如有:

“传统先生”认为,香港不曾为任何公司妄开先例,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改?“创新先生”认为,多层股权制的好处显而易见,香港却墨守成规;“务实女士”认为,错过了中国下一轮上市大浪潮,香港就会输掉;“道德先生”表示,不能为了赢得一两家大型公司,就出卖香港精神;“未来小姐”认为,为了香港的未来,给新经济公司的创始人一些特权没什么不可以;“程序先生”认为,不能为了迎合新来者而朝令夕改,如果要修订规则,就必须走公众咨询的程序,确保所作的改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港交所态度坚定,阿里巴巴的千亿美元IPO被迫放弃香港,转向美国。2014年9月,阿里巴巴赴纽交所挂牌上市,融资金额达250亿美元,阿里巴巴成了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上市之后,阿里巴巴的股价更是一路高歌猛进。阿里每一次市值的增加,港交易所的心就痛一次。更令港交所焦虑的是,由于没有以正确的姿势拥抱新经济,科技企业和“新经济”股票不得不在中国和香港以外的地方筹集资金,香港的金融中心优势正在慢慢失去。

2017年2月,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一次演讲中公开表示:“前几年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个很重大的错误。”同年,市场开始传言阿里将在国内二次上市,阿里回应,“赴美上市那天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回来,这个想法没有变过。”

2018年初,“痛定思痛”的香港决定接纳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上市,同时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该政策于4月30日起生效。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表示,公司将“认真考虑”在港交所上市一事。

“阿里百分之百会回来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阿里回香港还是上海,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今年5月底,港交所CEO李小加在谈到阿里巴巴回归港交所的问题时说。

6月,为了更好地给香港上市铺路,提高融资活动和发行新股的灵活性,并吸引新的投资者,阿里巴巴宣布进行股份分拆,每股股份“一拆八”,以更低的每股股价增加可发行的股票数量。

阿里巴巴VIE结构简图(图片来源:阿里巴巴2019年港股IPO招股书)

迎战腾讯,谁是“港股之王”

如今重回港股,阿里将与昔日的“港股之王”腾讯直接对垒,腾讯是否会受到挑战,谁又将成为未来的港股巨头?

腾讯曾是当之无愧的港股之王,其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成交金额达1.08万亿元,约占恒指指数总成交金额的6.5%,是港股市场目前交易额占比最大的上市公司。

其实最近几年,阿里与腾讯都在港股以投资的方式布局触角。猎云网不完全统计,目前,阿里持有的港股上市公司有5家,分别为阿里健康、阿里影业、亚博科技控股、云锋金融、宝宝树;腾讯持有的港股上市公司有7家,分别为易鑫集团、阅文集团、美团点评、微盟、猫眼娱乐、梦创天地和华谊腾讯娱乐;此外,阿里和腾讯共同持股众安在线。从阿里和腾讯各自持有的上市公司数量上看,腾讯更占优势。

从双方持股比例上看,阿里控股居多,而腾讯更多是参股。这其实和阿里腾讯的投资布局风格有关。阿里是“中心化”布局,一切围绕阿里的生态,尽可能控股和协同更多的公司。腾讯则是“去中心化”式布局,如散兵游击,企业之间也难以协同,甚至会彼此竞争。

西南证券将阿里的商业模式称为收“税”,即为企业提供平台、支付、物流、内部管理、云等服务并掌握定价权;将腾讯的的商业模式称为收“过路费”,即基于免费产品(QQ、微信等)吸引巨大流量,然后基于这些巨大流量不断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腾讯的角色就是在流量涌动的大河里设置关卡和大坝,从中抽取能量。

从阿里在港股布局的公司不难看出,阿里健康支起阿里的医疗版图,阿里影业支撑阿里的文娱野心,宝宝树协同阿里的电商布局。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阿里巴巴拥有约710家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和并表实体,530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的子公司。这些业务分为核心商业、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四大类。

腾讯则无明显的业务矩阵,如此一来,腾讯虽控股了大量企业,但在业务展开和资本市场竞争方面,可能不具备很强的优势。不过,依托强大的流量优势,腾讯布局的企业单兵往往能迅速崛起,并拥有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

随着阿里赴港上市,将带来强大的示范效应,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登录港股。同时,在港的“阿里系”与“腾讯系”企业也会增加。未来,阿里与腾讯的这把“摩擦之火”会在港交所如何交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