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凛冬侵袭 何为TCL华星“越冬密码”

2019-09-06 李思绮 IT之家
浏览

制造业最残酷之处就在于难以逃脱周期的宿命,以重资产、高科技建立竞争壁垒的制造类科技产业更是如此。

当大多数竞争者都在面对产能过剩、价格下降、严重亏损的时候,只有掌握效率和创新的双重密码的少数派,最终能够成功越冬、乃至逆周期扩张,在新的周期建立领先优势。

最新一个遭遇凛冬侵袭的产业样本,是电子信息产业两大千亿美元级基础产业之一,被视为数字时代核心人机交互入口的半导体显示面板。

回顾历史,自显示产业核心从北美移至东亚,中国大陆,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囊括了全球面板版图21世纪以来格局变迁的每一帧重要历史时刻。

2019年以来,产业中核心玩家出售、关厂、寻求对外合作的传闻甚嚣尘上,而产能开出、产品创新、新技术突破的报道同样不绝于耳,相较于过去20年的几次行业低谷,这份不寻常的喧嚣的背后,不只是产业周期史的简单“copy&paste”(复制粘贴)。

翻阅各家厂商2019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和过去几年完整“液晶周期”中各厂商的表现,我们相信走出这轮寒冬,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将在产业链国别转移、产品技术路线更迭、规模向行业龙头集中等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呈现新的格局;而谁将有望成为穿越暴风雪的少数派,也有了较为明晰的线索。

图表1:2012-2024全球面板供需关系演化图

数据来源:IHS Markit产能和需求增速都在下降

01

凛冬侵袭

连续2年多的面板价格下跌将全球面板行业带入凛冬。这个寒意料峭且尤显漫长的行业景气低谷,或许从2017年中国大陆显示面板厂商规模首次超越韩国和台湾,拿下全球话语权那一刻,就已注定。

图表2:主流尺寸面板价格连续2年处于下行区间

数据来源:群智咨询

图表3:中国大陆厂商显示面板规模2017年攀升至全球第一,预计至2020年LCD规模占比超过50%

数据来源:IHS Markit

【1】中国大陆vs韩台,泾渭分明的两条发展轨迹

在主要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下跌的惨淡景象中,过去一个月,全球主要面板厂商的2019中报逐一揭晓。无论是韩国三星和LG,还是台湾的友达和群创光电,在各自半年报中无不爆出亏损。

回顾各家过往3个季度的财务表现,这已是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台湾厂商连续3个季度、韩国厂商连续2个季度陷入经营亏损泥潭。

韩国面板双雄和台湾两强历经数个周期,通过持续领先的研发投入、高额的资本开支、领先的产品和客户结构建立起的竞争壁垒,乃至凭借与下游电子消费业务协同的逆周期现金流平滑策略,在刚刚过去的几个季度中,似乎无一例外地失效了。

图表4:主要面板厂商季度净利率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韩国面板巨头三星电子,扣除下游客户的一次性补偿后,2019上半年营业利润率已经滑落到-2.4%,这是自2016年Q1、时隔3年之后,三星电子面板业务再度爆出巨幅亏损。三星韩国LCD线计划停产的消息也迅速传开。

据市调机构的相关人士透露,三星在韩国本土的一条120K/月产能的8.5代线体,自7月开始已经陆续关停;近年巨资豪赌大尺寸白光OLED的另一韩系显示大厂LGD,也已筹划陆续关停韩国本土的LCD大尺寸面板产能。

中国台湾的面板厂商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亏损幅度甚至更大。从公开财报数据观察,这两个竞争者的毛利率在行业内低得惊人,友达光电的二季度的毛利率下降至2.8%,而群创光电二季度的毛利率则仅为2.62%。极低毛利前提下,两家台湾厂商的亏损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局面。

更为残酷的是,传统销售旺季的7、8两月,根据群智咨询公告的数据,主要尺寸面板价格仍在缓慢下降,韩国和台湾业已尽数陷入亏损的面板厂商,第三季度的业绩恐将更加惨不忍睹,更不要说仅存连年亏损、四处寻求救助的JDI一家的日系面板玩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大陆的领先厂商在产能继续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在业绩上出人意料的表现。

尽管无法逃脱整体行业景气低谷的影响,TCL华星、天马和京东方在已经公告的2019年半年报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利润下降,但均步调一致地保持了净利率为正,与韩、台选手清一色的经营亏损相比,泾渭分明。

图表5:三家国内面板厂商继续盈利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2】显示面板产业国家转移进行时

显示面板与半导体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中,产值均超过千亿美元的两大核心基础产业,两者在产业格局、国别分布、技术等发展要素上存在诸多不同,但诚如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观点,在这个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竞争性行业中,只有在技术、资本、管理三个核心竞争要素上均取得领先地位的企业,才能保持长久竞争力。

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消费电子制造集群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工程师红利显著、下游需求持续涌现,兼之半导体显示对中国大电子产业的核心基础地位带来了持续的政策红利,共同支持了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等厂商在过去10年快速建立起规模和效率的相对竞争优势,并开始逐步突破技术门槛,诸多面板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各地崛起,产能全面向中国倾斜。

过去5年,全球面板面积规模年复合增速9%,而中国主要玩家中,TCL华星面积复合增速21%,收入复合增速12.2%;京东方面积复合增速42%,收入复合增速15.5%。

图表6:2013-2023(F)全球大尺寸面板产能及中国双雄产能增速

数据来源:公告产能、产线阿尔法工场整理

图表7:2013-2019H1主流面板厂商营收增速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而根据IHS预测数据,未来5年,全球面板面积规模年复合增速降至5%,其中,中国大陆龙头企业TCL华星和京东方分别以17%和11%位居前二。

随着大陆两强的11代线相继投产,中国大陆厂商将继续巩固全球液晶显示面板的话语权, 与韩台竞手在规模和技术路线的此消彼长中,也基本可窥见下一轮产业周期中,中韩两国在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以及市场集中度的变化趋势。

图表8:全球面板厂商依产能预测的市场排名变化

数据来源:产能公告、阿尔法工场整理

仅以世代线体升级为例,中国大陆两强京东方和TCL华星从 2018 年开始投产11代线,由于高世代线对应的经济切割尺寸在 65”及以上尺寸,极大地提高了超大尺寸面板的切割效率,加强了中国大陆厂商在上述尺寸对台韩厂商的成本竞争力。

随着电视平均尺寸的不断攀升,且65 英寸以上电视面板价值量远远超过当前的主流尺寸,所以未来2-3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必将在 65 英寸以上的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图表9:65吋及以上尺寸产品占比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贝恩咨询

图表10:各世代线经济切割尺寸表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这一轮显示面板产业国别转移带来的最大的副产品,可能是进一步加剧了本轮行业景气低谷的持续时间和严峻程度。供应/需求比的缺口这一指标足以说明当下供大于求状况的严峻程度:

即使从现在开始,所有厂商均不再宣告新增产能,全行业恢复到2016年的供需比关系也需至2021年。全球范围内原来每3-5年一轮的“过剩—亏损—出清—盈利”液晶循环是否会因此出现规律性变化,还需继续观察。

【3】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创新共存,共同驱动中长期行业成长

即便时世如此艰辛,对于场内的玩家们而言,特别是领先的中国龙头厂商,不但不会有轻言放弃者,更可能将这轮行业低谷视为逆势扩张、提高全球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时间窗。核心原因有二:

首先,半导体显示行业之于电子信息产业乃至一国国家科技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基础设施级别意义已无须赘述。

在冲突推动全球走向“one world,two systems”的可能情境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球化分工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存在格局重构的可能。

半导体显示行业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核心基础产业环节,是中国最有可能建立全球领先优势的行业,作为国家核心资产的地位在未来数年将进一步增强。

其次,半导体显示是构建以视觉为基础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最核心器件,在AIOT和5G时代,因显示应用场景的大幅延伸,具备持续的需求成长,而柔性、可折叠、透明显示、近眼显示等诸多产品技术创新的涌现则将加速上述需求的爆发。

图表11:主要显示应用领域保持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IHS Markit

正是这个行业基本面上存在的中长期需求增长和中短期产能过度扩张的矛盾,定义了未来2年全球面板产业格局的核心基调:全行业景气低谷持续难以避免,而谁能在漫长的寒冬中增强相对竞争优势、实现逆周期成长,谁就能够在下一轮产业高峰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02

越冬密码

回顾过往不难发现,每次行业低谷都会加速竞争格局的重构。受益于过去数年中国国内资本的助推和制造业的发展,人才、技术、产能规模都快速向中国龙头集中,上半年全球产业仅中国三家面板领先厂商持续盈利,未来这种趋势将有望进一步加强。

当大多数竞争者都在面对产能过剩、价格下降、严重亏损的时候,只有掌握效率和创新的双重密码的少数派,最终能够成功越冬、乃至逆周期扩张,在新的周期建立领先优势。

当我们将目光进一步聚焦中国大陆面板的领先厂商时,已为市场熟知的京东方经过数年高速规模扩张,已经在TV应用、IT应用、移动设备应用等领域建立起规模的全球领先地位。在本轮行业低谷,京东方依然坚持产能扩张步伐,并在柔性AMOLED手机产品方面坚定拓展,虽因过大的产能规模在行业低谷期承受巨大盈利压力,但尚保持了经营利润的正向水平。

从目前观察,本轮行业低谷期的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高,则将对主要面板厂商的产能结构和投资质量、经营管理能力和产线产品技术水平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显然更具备穿越产业周期能力的企业,更有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

中国另一大面板巨头TCL华星的财务表现,则反映了与京东方颇为不同的发展战略。TCL华星从 2012年开始至2018年,营收从72.4亿元增长至 2018年276.6亿元,复合增速约25%。

尽管由于面板行业特性,其盈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横向对比同业,TCL华星的盈利能力一直居于行业首位。EBITDA率连续27个季度排名全球领先。是自2012年投产以来,唯一一家每年都盈利的企业。

图表12:华星光电2013-2019H1的EBITDA%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在穿越产业周期的持续业绩表现的背后,我们看到TCL华星与国内另一面板巨头京东方在战略上的差异化布局。

相较于京东方全领域快速发力的龙头策略,TCL华星则采取了在细分领域做强、专注发挥后来者优势的投资和经营策略,即使在市场份额和产线数量都较低的情况下,凭借细分领域精准的线体投资布局、产业链协同优势、以及极致的运营效率,确保了业内领先的盈利水平。

图表13:TCL华星2012-2019年营收及净利润指标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整理

要打破面板行业同质化竞争格局,引领行业穿越寒冬,除了领先同业的管理水平和资本实力,另一大秘诀在于产品与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

优秀的费用管控能力,使得TCL华星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研发中去,使得华星光电研发投入比例得以持续上升,并领先于同业。

图表14:研发投入比率(%)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8月30日,TCL华星在深圳召开史上首次新品发布会。此次发布的全球首款MLED星曜屏,采用的是TCL华星首创的玻璃基板集成LED背光方案,包括亮度、对比度、色域等在内的综合显示效果,全面达到、并部分超越了大尺显示领域目前最高端的白光OLED显示的效果。

虽然TCL华星t4工厂第一期产能要年底才能完全量产,但TCL华星却在本次发布会上,出人意料地展示了OLED柔性显示最前沿的诸多技术,从折叠、窄边框、窄下巴到屏下摄像等一系列完整解决方案和产品。

在新型显示技术领域,TCL华星主导的广东聚华是柔性印刷显示工艺的研发平台,拥有业界唯一的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资质,并聚合了包括深天马等其他行业龙头和众多高校的科研团队,共同打造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共性平台。

在新型发光材料领域,TCL华星旗下的广州华睿,在QLED材料研究上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目前拥有的公开专利数量已经高达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

图表15:量子点专利排名

数据来源:依据公开资料整理

综上,显示产业国家转移的趋势正在从产能转移、产业链转移,向下一代技术领先阶段迈进,而谁将有望成为穿越暴风雪的少数派,也有了较为明晰的线索。